第(2/3)页 “……我们三人已于巩昌府境内,得见二哥。二哥一切安好,身体康健,并未如外界所传那般遭遇不测。二哥如今仍在国公麾下效力,深受国公爷信重。边关虽偶有摩擦,然二哥吉人天相,且有国公爷照拂,安危无虞,望爹娘万万放心,切勿听信流言,过度忧思,保重身体为要……” 写到这里,他笔尖顿了顿,想起那个沉甸甸的、装满娘和二嫂心血的包裹,嘴角泛起一丝苦笑。 这事儿也交代清楚吧,他继续写道: “……我等此行,已将娘与二嫂历年所纳鞋垫,悉数交予二哥。二哥见之,感念至深,言道此物胜似千金,必当珍重。然二哥亲言此前娘所赠鞋垫,多珍藏于行囊,不舍得穿,嘱托娘及二嫂,日后不必过于劳神赶制,以免熬坏眼睛。二哥身处行伍,供给充足,鞋袜并不或缺,有此心意足矣……” 王明远能想象到母亲看到这里时,先是一愣,随即会对父亲爆发怎样的“怒火”。 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同情一下父亲了,不过至少不要让母亲和二嫂再熬夜为二哥赶制鞋垫就行。 此信走的民驿,保险起见他还是将国公爷字样涂去,改成了吃面大爷,相信爹娘一看便知。 写完后,他吹干墨迹,将信纸仔细叠好,装入信封。 正准备封口,一旁的大哥王大牛却搓着手,凑了过来,脸上带着点不太好意思的表情,吭哧吭哧地道:“那……那个,三郎,等等,我……我也给爹写了几句。” 这时,他看到大哥王大牛在一旁,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。 “大哥,你也给爹写了信?”王明远问道。 王大牛点点头,黑脸上有点不好意思:“嗯,有点事……跟爹说一声。那个……三郎,我都写好了,不用你代笔了。” 王明远有些诧异,大哥识字不多,往常写家书,都是他口述,由王明远代笔,或者自己最少也要补充几个他不会的字上去,这次居然完全自己动手? 他好奇地瞥了一眼,只见那张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几个字,似乎还有简单的图案,像是……一座房子?一辆车? 王大牛察觉到弟弟的目光,赶紧把纸折好,嘿嘿一笑:“没啥,就跟爹唠点嗑。” 王明远也没多问。 其实在他们从长安出发嵩阳前,王大牛便和王金宝去了府城最大的“白记纸扎铺”。 那位见多识广的掌柜一听他们是从乡下来的,便带着几分优越感地说道他们之前烧的“西域美人”和“昆仑奴”早就过时了,现在底下的祖宗们都嫌弃。 掌柜的唾沫横飞地介绍,如今长安乃至京城流行的是“私人定制”! 三进三出的大宅院、带花园的马场、双辕四驾的鎏金马车、成群结队伺候的丫鬟小厮…… 只有他们想不到,没有纸扎师傅做不出来! 第(2/3)页